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是什么
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世界范围内,数字经济早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线,并在逐步推动产业界和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指出,“数字经济”中的“数字”根据数字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信息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目前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指数字化不仅能扩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整个社会转型发展。这些概念获得官方认可,2017年3月,数字经济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相。
目前,数字化转型已成潮流,OECD“2015经合组织数字经济展望”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80%的OECD成员国家制定了国家战略或者部门政策,构建了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框架。各国政府均希望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虽然不同国家战略中对数字化及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但核心内容大体相同,共性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必将实现各行业数据的整合与发展,从而推动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经济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不过,不同行业的业务流程差异较大,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也会有差别,但有三方面共性:数字化的IT架构、数字化的投入和数字化与行业的结合程度。因此,将上述三个维度作为数字化发展程度的评价标准。
第一,可以通过IT架构来判断数字化转型的程度。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IT架构的演进一般遵循:传统IT架构>私有云或公有云>混合云>混合云平台+敏捷开发,最终的架构为混合云平台+敏捷开发。第二,还应该考虑企业对于数字化投入的力度和方向。通常在传统企业或者转型初期的企业中,大量的投入被用于购买IT硬件产品、系统的运维,随着转型的深入,逐步向软件和服务发展。最终的数字化阶段,企业的IT投入应该以完全购买服务及解决方案为主,硬件变成以租代购,软件云化。因此,服务、解决方案与企业的业务发展最为密切,也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最重要的投入。第三,要看数字化与行业的结合程度。可用IT投入与效率提升作为评价参数,把投资回报周期作为数字化与行业结合程度的重要标准。如果回收周期过长,则意味着数字化转型过于激进,由于技术迭代所带来的风险过高。如果回收期过短,则意味着转型力度不足,属于小规模技术提升,并没有深入业务进行改革,长期不断更新才能实现成功转型。而恰当的投资回报周期,需要领导者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远见,在财务合理的周期内,分阶段、有计划地部署新的IT架构,并逐步将IT系统与业务系统进行融合,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
综合这些方面来看,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不仅不是穿马甲,也不止于改头换面,而近乎于“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脏”的“换心”改造。
有转型成功的吗
先不讲是否有转型成功的个案,只说这种转型已经成了国际共识。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业务部门具有巨大的创造经济价值的潜能。例如英国政府预计到2025年,数字化部门为英国提供的价值将达到2000亿英镑。在这一趋势推动下,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纷纷将数字化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英、德、美、日、韩等国家尤其注重顶层设计,并从法律规章的明晰与完善、设立职能部门支撑、研发预算支持、创建科研机构予以智力支持、人才培养、公众普及与培训、贷款支持、税收优惠、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配套以相关政策支持,加速其数字化国家战略的落地。